gg
当前位置: 首页 > 排行 > 内容

同济大学首届强基班100%直博,一图读懂2024年强基计划

时间:2024-04-18 13:17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8177   

同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微视频《基石》重磅发布。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同济大学强基计划。自2020年开始,同济大学开始招收强基计划学生,四年时光见证了同济强基学子的成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全方位的支持,今年同济首届强基班已经实现100%直博。关于2024同济强基计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只要你对同济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感兴趣,就可以报考同济强基。

第二类考生就是指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须满足一个报考条件,即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及以上奖项。

特别提示,第二类考生报考不受分省专业计划限制。

2.报考强基计划是否有应届生或获奖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没有限制,但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3.今年有哪些招生专业,对应的选科要求是什么?

今年在原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上,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

不是。只要满足报考条件中的竞赛相关要求,可以任选一个专业组填报。

5.各省的招生计划有多少呢?

关于考试

6.初试考哪些科目?

初试形式为笔试。专业组1笔试科目为数理综合,专业组2笔试科目为化学。

提示:初试满分50分,初试成绩计入综合成绩。

7.初试达到多少分才可以参加复试?

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初试成绩,按生源所在省份分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4倍划定初试合格线,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若最后一位分数相同均入围。初试不合格者不再进入后续选拔环节。

第二类考生不参加初试,初试成绩按满分计算,直接入围复试。

8.复试的形式是什么?

复试分为面试和体育测试两个部分。其中,面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共同组成学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结果决定是否获得拟录取资格。

9.面试的形式是怎样的?

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方式配对,注重对考生“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查。考生的高中生综合素质档案评审同样纳入面试环节。第二类考生单独面试。

10.体育测试计入总分吗?

不计入总分,而且考生可以在立定跳远和50米跑两个项目中选择擅长的一项,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应标准评定成绩,测评合格才可以获得强基计划的通行证。

关于录取

11.综合成绩怎么计算?

高考成绩公布后,我校按照考生高考成绩占比85%,学校考核成绩占比15%折算考生的综合成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学校考核成绩满分150分,其中初试笔试成绩占50分,复试面试成绩占100分。

12.第一类考生拟录取名单如何确认?

根据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额满为止。

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按以下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进行专业录取:高考成绩、高考数学、高考语文、高考外语。

当拟录取考生数少于分省分专业计划数,出现缺额时,不再递补。

13.第二类考生拟录取名单如何确认?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须达到同省份同专业组第一类录取考生的综合成绩最低分,其录取专业参考综合成绩和竞赛成绩。若该省份无相同专业组录取的第一类考生,则综合成绩需达到同省份第一类录取考生的综合成绩最低分。同时,考生高考成绩需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4.学生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后还能放弃么?

关于培养

15.同济强基的培养路径和特色?

同济强基依托于国豪书院,拥有大量优质的资源,为强基学生构筑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且实施2+1+X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可以在高端导师引领下,强化基础学习,加强科研训练,自主选择交叉课程模块、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16.强基计划的学生能转专业么??

本科阶段不可以转专业。

17.本研衔接的政策如何?研究生能选哪些专业?

我校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并建立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一图读懂?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

精彩专题

新车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新车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车网 new.qchg.cn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