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分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围绕“人才引领、技能支撑”主题,来自教育界、科技界等多位大咖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上,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研究员王茤祥在科技创新的逻辑 、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特征和路径、颠覆性技术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当今全球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向技术转化,基本要求就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王茤祥认为,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过程中,有着多个特征和多重路径。
他认为,基础研究是发现世界,是“纵向比新”;成果转化是改变世界,既要“纵向比新”,也要“横向比优”。百花齐放的研究为改变世界创造了很多机会,在科学到技术转化的路上质量决定质量。因此,要增加有转化潜力成果绝对值,把100:1扩大到200:2、 500:5……既要加强自身基础研究,也要更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产生更多高水平科学成果。“建立有潜力转化项目高效遴选机制十分关键。”
此外,先进成果多与已有技术体系难以融合,需要相对独立的发展环境,先进成果需较长时间培育,在大企业中往往难有话语权而被打压、抛弃。王茤祥表示,树立全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技术转移理念,而不是把技术转移当成短期生意,要降低创业及技术转移门槛,播下尽可能多的种子。
技术日新月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新技术不断产生。对此他还提到,保持持续创新非常关键。但是对于现在的科技大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机会在增加,其实创新的难度也在增加。所以很多地方也在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为创业企业持续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完善国家的技术转移制度,尤其是专利保护机制。